#1 一人公司該開還是不開?給新手創業者的稅務指南

無論你是在職、離職、全職還是兼職,走進接案或創業的世界,就成了遇到事情該扛起最終責任的那個人。既然如此,早點把商業世界的遊戲規則搞懂,不但能避免踩線,也會更了解合作洽談時自己的優劣勢。

不開公司,以個人身分接案

首先要知道,政府對人民財務狀況的認識大多來自你繳了多少稅,也就是個人所得申報。沒開公司的全職接案者要注意,明明有在工作賺錢,但沒做好稅務處理,會很容易被銀行或是公家機關認定為無業,影響到個人的信用和貸款能力。

個人接案者的所得

針對全職接案者的情況,因為沒有雇主幫忙申報薪資,個人所得一般是由業務往來時支付報酬的公司(甲方)開立勞務報酬單(勞報單)來認列。勞報單中的所得類別可以分成以下幾項:

  • 9A – 執行業務所得:即專業人士提供勞務產生的收入
  • 9B – 稿費所得:這是針對創作性或智慧財產權相關的收入,每年有18萬免稅額度
  • 50 – 兼職所得:這個類別是雇傭關係才有的,相當於非健保投保單位 給的薪資,如果接案者的工作內容要受到甲方的指揮,就屬於這一類
  • 92 – 其他所得:無法歸類在前面三項的就是啦

以居住者來說,當9A/9B的單筆收入達到20010元時,會被甲方扣繳10%的所得稅以及2.11%的二代健保,實際拿到的錢少於合約上的金額,但可以在隔年報稅的時候抵扣,如果多繳就可以退稅。
兼職所得(50)稅務扣繳的邏輯也類似,給付金額達到指定門檻時,會被扣繳的所得稅率和二代健保分別是5%和2.11%。而其他所得雖然不須扣繳,但還是需要甲方協助列單申報。

從甲方的角度來看,開立勞報單這件事雖然能證明公司的支出,但也有缺點:

  1. 它只能在計算營利事業所得稅時作為費用折減,不像發票開統編可以抵營業稅
  2. 作為開立勞報單的一方,甲方也是個人接案者所得稅的扣繳義務人,需要負擔申報相關的行政成本

綜合以上,有些公司會覺得跟個人接案者來往太麻煩了,降低合作的意願;但也有公司不怕麻煩,願意分成幾筆20010元以下的金額分次支付,換取個人接案者在報價上的彈性。

個人接案者的稅務

隨著接案工作收入的增加,個人所得的累進稅率會從5%、 12%、20%、30%、40%一路往上,甚至超越開公司需要繳的營利事業所得稅(aka營所稅)20%。但是維持一間公司的成本不只營所稅,開不開公司很多時候也不是錢的問題,而是為了風險的考量。

開公司的人都在想什麼?

在進入公司的話題之前,有人會問:「那行號呢?」
先說結論:對於有心想經營任何事業的人,不用考慮行號,開公司就對了。因為如果開了行號,經營久了錢賺得多了,總有一天你還是會想要開公司,真的沒必要再跑一遍流程自找麻煩。

好處1 – 可以開發票

解決了個人接案的最大痛點,以前不能接的案子,現在都向你敞開了大門!當合作夥伴變多,業務往來的金額變大,可以省下很多時間和精神。行號也可以開發票,名稱結尾可能是企業社、實業社、工作室、工程行;公司的名稱結尾一定是有限公司。

好處2 – 公司與個人責任脫鉤

就算是一人公司,只要開了公司,在法律上就擁有一個獨立的法人身分,業務往來的合約可以用法人的名義去簽。有限公司的清償責任上限就是資本額,賠完為止,如果真的發生什麼嚴重的事,最壞就是公司破產,不至於牽連到個人的財產;這是對公司負責人所承擔風險的一種保護。而行號就不一樣了,行號是無限清償責任,如果法人的資產不夠,就要拿負責人或者合夥人的錢出來貼。

好處3 – 貸款、投標、資產轉移

公司相較於行號,在金流往來、稅務處理都有更明確的規範,信任度高所以貸款也相對容易(當然也要看資本額跟其他評估條件)。還有,未來的業務發展如果有機會參與投標,或是經營特定的營業項目如包租代管,就一定要是有限公司的身分才行。另外,在合夥經營的情境下,行號遇到加/退夥就只能解散重開;公司則可以透過股權轉讓、變更負責人來解決,甚至能夠做為資產出售,在財務操作上有更大的彈性。

養一間公司的成本

開公司有這麼多好處,但是要花錢啊!如果你的接案收入還無法付給自己在外面上班能拿到的合理薪水,就先別想著開公司了,建議多想想怎麼賺錢。先不算開辦時那種一次性的、規費之類的成本,要維持一間公司的日常運作,就有好幾種不同的費用。

借址登記

成立公司需要一個地址作為法定登記地點,用來收發信件、包裹。
如果登記在自己的住家,就會失去自用住宅的資格,房屋稅、地價稅、土地增值稅,甚至電費都會調漲為營業用稅率。日後事業逐漸起步,還可能影響到自己和同住家人的隱私。

不想登記在自己家也行,每個月付一點租金,借址登記在有合法營業稅籍登記的商務中心就可以了。很多這類業者也同時提供代收發信件的服務,各縣市行情略有不同。
特別提醒,如果有打算申請各縣市創業相關的優利貸款或補助,除了創辦人的戶籍地以外,記得也要確認有沒有對營業登記地點的要求。

會計成本/電子發票

普通中小型企業年營業額在3000萬以下的話,一般只需要記帳士的服務,包含了電子發票的處理、營業稅申報、營所稅申報、未分配盈餘的申報、二代健保補充保費的申報及代繳、各類所得憑單扣繳申報等。
外包給專業人士處理,依營業額規模不同,每個月大約是幾千塊;報稅的時候業務繁忙會額外收費,業界常態是每年年收14個月。

法律顧問

經常有人戲稱這是在交保護費,實務上常見的大概就是一些合約審議啊,提供法律顧問諮詢時數之類的服務。但是如果不幸遇到糾紛,需要寫存證信函或是上法院時,有一位長期配合、熟悉你的產業、了解你公司運作狀況的律師,會讓身為負責人的你好過很多。
初期或許不一定有需要,不過當公司運作漸漸上軌道,能夠負擔的起了,有個長期配合的法律顧問還是很不錯的。也提醒,專業人士的服務都是以時間計價,在AI工具唾手可得的時代,建議先做好功課再提問題,省了對方的時間就是在幫自己省錢。

有限公司的稅務結構

常聽到開公司節稅的說法,能夠節省的其實只有「所得稅」,也就是個人綜合所得累進稅率在20%以上的級距。當然創業者開公司發薪水給自己,個人綜所稅還是要繳,不過當級距來到12%,賺到的錢是拿來發薪水還是放公司,就會有些差異了。

營業稅

凡是開公司做生意,有收錢就要開發票,有進貨、買設備或者跟業務相關的開銷就要打統編。發票金額代表收入,打了統編的花費代表支出,每兩個月繳一次。有限公司跟一般的行號稅率都是5%。

不過如果你是每月營業額在20萬以內,符合小規模營業人資格且經國稅局核准的行號,營業稅就是1%。

營業稅 = (收入項 – 支出項) * 5%

「免用統一發票」行號的營業稅 = (收入項 – 支出項) * 1%


營業稅是針對消費者的稅,所以常有店家標示「未稅價」,就是消費者要開發票的話,實際金額要另加5%的意思。如果消費者不願意多付5%,店家就不開發票,就結果而言這是店家在逃稅,被國稅局查到會有罰鍰的。
總之商品和服務的價格沒有什麼模糊的空間,在合法情況下就只有含稅價這一種。

營利事業所得稅 (營所稅)

有限公司的營利事業所得稅是20%,而行號的營利事業所得是併入個人所得,按累進稅率一起算。
這就是為什麼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,開行號錢賺多了會想開公司:因為行號不像有限公司有節省所得稅的效果,卻比個人接案者多出營業稅的負擔。

政府也知道20%是沉重的負擔,所以課稅所得額有免稅額度的規定。
那課稅所得額該怎麼算呢?根據公司性質的不同,有四種方式。

  • 擴大書面審核申報(擴大書審):年營業額在3000萬元以下
  • 所得額標準申報:年營業額在3000萬元以上
  • 查帳申報:年營業額在3000萬元以上
  • 會計師簽證申報:年營業額在1億元以上

這裡我們只討論大多數接案者和創業者都適用的擴大書審。營所稅是針對公司的稅,如果在公司經營還很艱辛的時候就課個20%,公司長不大,對商業和就業環境都沒好處。
所以擴大書審不會一筆一筆看你實際支出項目的單據,而是直接為各行各業設定一個純益率;政府不想管你實際的支出是多少,假設你賺這樣,營所稅的基準就照這樣去乘吧!
各行業純益率可以參考財政部的查詢系統,低於20%才適用擴大書審,所以通常來說都是比較划算的。

適用擴大書審的公司:課稅所得額 = 年營業額 * 該行業純益率

課稅所得額 < 12萬
營所稅 = 0,免徵!

12萬 < 課稅所得額 < 20萬
營所稅 = (課稅所得額 – 12萬) * 0.5,避免你被扣了20%之後實拿比12萬還少

20萬 < 課稅所得額
營所稅 = 課稅所得額 * 20%


回到之前討論個人接案者開勞報單的情境:適用擴大書審的公司,申報營所稅的時候用純益率計算就好,根本不用提交單據,所以稅務上的誘因很低。

未分配盈餘,也要扣營所稅

好啦,公司賺的錢扣完稅,依法要保留10%在公司,也就是法定盈餘公積。剩下的可以提撥特別盈餘公積,拿來分配,或者列入未分配盈餘。

如果盈餘分配了,那麼政府就可以從個人所得那端扣到(如:股利所得)。如果不分配,那麼留在公司帳上、「當年」的未分配盈餘就要再繳5%的營所稅,繳一次就好,持續放在公司不會每年都被課。

未分配盈餘 = 稅後盈餘 – 法定盈餘公積 – 特別盈餘公積 – 盈餘分配

營所稅 = 未分配盈餘 * 5%


對一人公司來說,從公司發給自己的個人所得如果落在5%的級距,給公司或給自己在稅務上沒有分別。但是如果個人所得會跳到12%的級距,那麼會被扣12%的那些錢留在公司當作未分配盈餘,公司的營所稅就只有5%,相當於有7%的節稅空間。

經營策略總結

接案發包
合作對象是個人你收錢做事你出錢找幫手
合作對象是公司你收錢做事
合作對象給你勞報單*
你出錢找幫手
合作對象給你發票
個人接案者,在接公司案子的時候(*)比較不利

接案發包
合作對象是個人你收錢做事
你開發票給合作對象
你出錢找幫手
你給合作對象勞報單
合作對象是公司你收錢做事
你開發票給合作對象
你出錢找幫手
合作對象給你發票
成立一人公司,固定開銷較大


現在你知道個人接案者在業務合作、所得申報和稅務上的情況,也了解了開公司的好處、成本以及不同於個人的稅務結構。希望這些資訊對你開不開公司的決策有幫助囉!

未來想收到新文章的通知,歡迎訂閱我的電子報~

小洛
小洛